古琴曲《醉渔唱晚》最早见于明代的《西麓堂琴统》,共十段。据解题:“陆鲁望(龟蒙)与皮袭美(日休)泛舟松江,见渔父醉歌,遂写此曲。西塞山前,桃花流水,其兴致恐不相下也”来看,编者认为此曲作者乃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与皮日休。此说虽不可尽信,但据该本的旋法与用音上看,确应是前朝遗响。
现今流传的《醉渔唱晚》源自清代川派的《天闻阁琴谱》,该本应是张孔山改编整理而来,与其余诸谱版本音调迥异,乃同名异曲。此本体裁短小,曲调精炼,形象鲜明。在此本的诸多演奏版本之中,犹以卫仲乐先生的演绎精妙绝冠。卫先生此曲时而跌宕疏放,时而潇洒豪放,实有“啸傲烟云,醉乡酣美”之意趣。?
《醉醉渔,唱唱晚》即是唐彬老师根据卫先生演奏本改编创作而成(初版由唐彬、周一阳老师为天真自得1.0音乐会即兴演奏而成)。此曲中运用现代的作曲手法,给古琴配上了多种乐器,对原曲进行了解构重述。全曲分为三个段落:第一个段落为“晨兴”,此段曲速悠缓,黎明船舷攒碰,波尚轻,鱼尚眠,琴声(re-mi-re~)的核心动机似渔翁在做“起床否”的思想斗争。第二个段落为“鸣榔”,此时曲速忽快,古筝如风浪暗涌,巫毒鼓如盘涡潆洄,笛声似鳞耀鱼翔,小打似喧歌鸣号,一时齐作,渔翁举网鸣榔,罟鱼欢歌,船随浪摇,人随波动。第三个段落为“唱晚”,曲速又归于平缓,惬意的和声取自于法国作曲家埃里克·萨蒂的《吉姆诺佩蒂舞曲》,灯曳酒酣,人醉船懒,“明月太虚同一照,浮家泛宅忘昏晓”。?
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已经从视频中发现
这次的宋代装束和之前有点不同
男士们所戴的幞头上都有簪花
其实簪花的习俗在唐代壁画和绘画中已十分常见
但在宋代,因为物质生活的富足
使得宋人的审美情趣显著提高
自由、自信的精神面貌完美地反映在服饰文化中
从平民百姓到皇帝大臣们都喜簪花
男子簪花的风气盛行一时,蔚为大观❤️
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,正待牡丹盛放时节,他去到吉祥寺赏花,写下“人老簪花不自羞,花应羞上老人头。醉归扶路人应笑,十里珠帘半上钩。”的诗句,闲情雅致可见一斑。此外,簪花还有祥瑞之寓意,沉括在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中记载了一段趣事,“韩魏公庆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,一日,后园中有芍药一榦,分四岐,岐各一花,上下红,中间黄蕊间之。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,今谓之“金缠腰”者是也。公异之,开一会,欲招四客以赏之,以应四花之瑞。时王岐公为大理寺评事通,王荆公为大理评事佥判,皆召之。尚少一客,以判钤辖诸司使忘其名官最长,遂取以充数。明日早衙,钤辖者申状暴泄不至。尚少一客,命取过客曆求一朝官足之,过客中无朝官,唯有陈秀公时为大理寺丞,遂合同会。至中筵,剪四花,四客各簪一枝,甚为盛集,后三十年间,四人皆为宰相。”这段记载描写的是扬州太守韩琦在自家发现一株奇特的芍药,一枝开四朵,每朵花瓣中间都嵌了一根金线,于是请了王安石、王珪、陈升之来饮酒赏花,并各簪一枝。四人后来先后官拜宰相,芍药也因此而被称为“花相”。这便是“四相簪花”典故到由来。可见文人雅士间以簪花为美,男子簪花风靡一时。
附:详细服饰解析
小打:叶力嘉
内穿牙白双绉中衣
外穿牙色龟甲纹绫衫,柿色花罗浅交领半臂
下着浅葱绿薄纱细褶裙
身披血芽色薄纱帔子
头戴络索插金梳竹笛:屠化冰
内穿蓝色中衣
外穿朱色飞鸟球路纹提花圆领袍
头戴幞头佩花
足穿皂靴古琴:白无瑕
内穿牙白绢抹胸
下着牙色素罗细褶裙
外披葡灰色印花纱衫
头插通草牡丹古筝:蔡珊
内穿白绢抹胸
下着粉色提花纱裙
外披朱色提花罗纱衫
头戴梳帘渔夫(家的傻儿子):殷屹浩楠
内穿白绢中衣
外穿粉色飞鸟球路纹提花圆领袍
头戴幞头佩花
足穿皂靴巫毒鼓:陈曦
内穿白绢中衣
外穿红色提花罗圆领袍
头戴幞头佩花
足穿皂靴
原曲:《醉渔唱晚》《吉姆诺佩蒂舞曲》
改编:唐彬 周一阳
作曲:唐彬
古琴:白无瑕
古筝:蔡珊
竹笛:屠化冰
巫毒鼓:陈曦
小打:叶力嘉
表演:殷屹浩楠
录音/混音/摄影/剪辑/后期:唐彬
服装:桑缬 撷秀
妆造:王乔叶 王俊涵 殷屹浩楠
联合出品:自得琴社X姝影轩